河北新闻网讯(张纳军、张婧)6月6日,开滦股份吕家坨矿支架检修工吕少江关于备品备件规范存放、保管的“土办法”登上了创新榜,收获不少关注与夸赞。
“过去常说,‘出煤靠力气,技改靠学历’。现在不一样了,咱们一线员工只要肯动脑,依靠智力也能当上‘发明家’。”吕少江开心地说。
2025年以来,开滦股份吕家坨矿加速推进“人人都是创客”理念落实落地,突出问题导向,通过搭平台、建机制,引领员工打响创新突围战,鼓励员工用“金点子”打破传统生产边界,将“技改基因”植入班组细胞,为安全高效生产注入持续动能。
开滦股份吕家坨矿要求各单位在会议室设置一张牌板,用于记录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。员工将改牌板称之为“问题墙”。“备件散放易丢失、保存不当易锈蚀”“大倾角工作面联网所需物料运送压力大”“矿压十字测点易受人为损坏”……这些“问题墙”上的“吐槽”,全是制约安全顺畅回采的老大难。
“以前看到这些问题,总觉得那是管理人员的事儿,轮不到我来解决。”吕少江说,但在真正参与其中后,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。
工作中,吕少江留意到采煤机截割刀齿都是装箱运往井下的,而投入使用后废弃的包装箱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,而且因箱内壁有遗留的油渍,能起到防锈作用。“用它们来存放液压支架备件或是需要防潮防锈的易损件,真是再合适不过了。”吕少江说,他收集了8个包装箱,依据包装箱的尺寸设计制作了一个整体吊挂架,将其挂到巷帮铁管上,并在每一个包装箱箱盖上标注存放类目与数量,实现备品备件统一规范存放与保管。
支护工刘国奎是开滦股份吕家坨矿“全员创新”号召的积极响应者,其工作的5895大倾角工作面一直执行全采面联网施工方式,由于日常层位调整较为频繁,致使生产中对金属网、方子木等物料的需求量大,极大增加了员工人工运送物料的压力。刘国奎以省时省力为创新切入点,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,自行研制出多功能运料三轮手推车,不仅可以轻松完成物料运送任务,还能对车架部分进行拆解,从而变身为“推棚梁小车”,大幅降低员工回撤棚梁的劳动强度,实现作业效率与操作安全系数的“双提升”。
为持续推进全员创新工作,该矿还形成了“问题发现—‘金点子’孵化—创新成果上榜”全链条机制,并制定配套的“微创新”奖励办法,依据员工创新项目价值给予不同额度的经济奖励,吸引越来越多员工参与,让员工的奇思妙想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。
近日,对于“问题墙”上的矿压十字测点问题,测量工杨海宾大胆“揭榜”。通过连续几天的实地观测,杨海宾采取在底板合适位置挖浅坑,坑内嵌入铁板,并在铁板上标记好测点后铺上盖板的方式,既保证了测点免受人为损坏,又保证了矿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。
下一篇:没有了